【“三严三实”在身边】中铁二局新运公司的“铺架尖兵”

成都地铁洞内施工。

大(理)丽(江)东站千人大拨接
【坚强堡垒 时代先锋.“三严三实”在身边】系列报道
先进基层党组织:中铁二局新运公司的“铺架尖兵”们
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20日讯(记者 陈淋)连续25年获四川省和成都市“守合同、重信用”企业,四川省“综合实力二十强企业”,先后有45项工程被评为部、局级优质工程,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6项、土木工程詹天佑奖4项,首创900吨级后张法箱梁制造、城市轨道无砟轨道安装工法等20余项行业领先技术,年施工产值超63.2亿元,被业内人士成为桥梁制架和轨道施工一面不倒的旗帜,这就是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新运公司”)。该公司党委作为今年的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之一,在四川省庆祝建党94周年暨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座谈会上受到表彰。
从巡检工作细致到每一颗螺丝钉的成都地铁1、2号线轨道专业设备委外维保项目组,到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、在新疆腹地大漠风沙中书写了传奇的五旬戈壁斗士梁茂祥,再到成蒲铁路项目以技术能手、中体二局集团公司“十大杰出女性”荣誉称号获得者来琼命名的攻关小组“来琼劳模创新工作室”,新运公司党委以“如何增强企业职工使命感、荣誉感,带动职工全身心投入到为企业谋发展、为员工自身创造价值”为课题,不断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,特别是将公司特有的“铺架尖兵”文化同“坚定信念、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、为民服务”的雷锋精神有机结合,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岗位学雷锋,采取“领导带头、文化助力、真抓实干、服务员工”的积极措施,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。
地铁维保“夜行侠”
每位巡道工每晚要走10公里检查4万套扣配件
作为成都市民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,地铁运行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。每天乘坐地铁出行的市民可能不会知道,在你们每天上下班的路上,有一批“夜行侠”,一直默默保障着地铁的安全运行。这批昼伏夜出的地铁安全维保“夜行侠”,就来自新运公司成都地铁1、2号线轨道专业设备委外维保项目组。
每天晚上11点,等待着地铁1、2号线结束最后一班运行,“夜行侠”们便整装出发了。从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5点,他们要完成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、2号一期及东、西延线所有正线、辅助线、车辆段、停车场车场线及出入段线线路等轨道设备,包括钢轨、轨枕、联结零件、轨道加强设备、道床、车挡、道口、路基、标志标记等线路设备设施,以及区间隧道、桥梁、区间疏散平台、预制件轨顶风道、声屏障等结构设备的日常巡检、保养与维修、应急维修。“两条地铁线上,我们总共设置了7个施工区,整个工作团队有180人。他们将负责地铁1、2号线144.6公里正线、40.2公里站线的巡检工作。”中铁二局新运公司地铁1、2号线轨道专业设备委外维保项目经理谢吉国介绍。
晚上10点,地铁还未结束一天的运营,地铁正线维保的工作人员便已到达各车站点,开始做准备工作了。晚上12点,地铁已停运,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。走在最前线的是巡道工人,他们的巡检工作细致到每一米钢轨上的每颗螺丝钉,每一组道岔。“在两条地铁线上,总共有240组道岔,每一个扣配件和道岔他们都要检查到位,不留死角。在185公里长的地铁线上,平均每个巡道工每天晚上都要负责10公里长的轨道线路检查,平均每人每晚上要检查4万套扣配件。”谢吉国说道,“我们总共有30位巡道工,轮班做巡检工作。每逢节假日,当大家都在放假时,反而是我们工作任务最重的时候。”
在地铁1、2号线上负责维护、保养工作的多家单位中,新运公司是最后一道关口,因而承担的责任也更重大。据了解,为确保地铁每日运营安全,按照地铁公司管理规程,当列车司机发现有异物、烟雾,听到有异响,闻到有异味,或遇地震等特殊情况时,需立即上报值班调度,调度通知维保单位在20-30分钟内赶到现场排查,因此应急处置情况较多。各工区应急人员24小时待命,并设专用应急工具、应急材料,各工区交通工具需确保完好达使用状态,司机需熟悉行车路线,避免应急途中交通拥堵。
“我们的岗位虽小,但任务重大。因此,项目部的口号就是‘安全运营无小事,再小的事也要当成大事去处理’。”谢吉国说道。一些在工程线上施工不算问题的小事,如一个垃圾袋、一股异味等均有可能造成司机停车,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。因此,维保施工责任、安全、质量压力大。而在日常巡检工作中,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展现了很好的个人素质。“我们的巡道工在铁轨上,经常捡到乘客不小心遗落的手机。去年捡到30部手机,其中包括10多部苹果手机,今年上半年也捡到了10部,但他们全部都交给地铁公司,通过他们去寻找失主。”
“地铁巡检有着很严格的要求,进入轨行区巡检、作业,需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计划进行。他们带入地铁线上的每一样东西,都要备案登记,等到完成所有巡检工作出来时,必须全部归还才能离开。”新运公司工程部副部长陈太全说,如果不慎将工具或其他物品遗落在轨道上,将严重影响地铁安全运行。正是因为严谨、务实的付出,项目组荣获2014年成都地铁运营线施工管理“先进单位”。

兰新铁路双块式轨枕灌注施工。

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、5旬戈壁斗士梁茂祥。
兰新铁路“铺架尖兵”
5旬戈壁斗士大漠风沙写传奇
实际上,在新运公司,还有很多像成都地铁1、2号线轨道专业设备委外维保项目一样的尖兵。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东部,有一个叫七克台的地方,是全国著名的百里风区,全年有320天刮着8级以上大风,12级大风更是家常便饭。在这杳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上,新运公司员工“老梁”便常驻于此。“老梁”全名梁茂祥,是中铁二局新运公司兰新铁路七克台梁场场长、双块式轨枕铺设大队副队长、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在单位里,同事们敬称他为“戈壁上的斗士与传奇”。
2011年,兰新铁路施工进入白热化。业主要求新运公司在七克台建立一个槽型梁梁场,负责150孔槽型梁的制架任务。七克台的环境极其恶劣,项目部负责人为人员组织一筹莫展。这时,他们想到了一直工作在艰苦环境的梁茂祥。接过单位任命,梁茂祥一头扎进了七克台这个不毛之地。仅用4个月的时间,老梁带着工人就建成了月制梁能力达30片的七克台梁场。当业主前来验收时,看到老梁黝黑的面庞、干裂的嘴唇和亮丽的梁场,握着他的手称他为“戈壁红旗”,说他是兰新铁路的传奇。
新运公司的员工都很佩服地说道,“这样的赞誉,老梁当之无愧。”七克台缺水,所有用水只能从80公里外的鄯善县运来,单价一度高达每吨70多元。在保障生产用水的前提下,全场180名工人在老梁的带领下,采用“计口用水”的办法节约着每一滴珍贵的水资源。在黄沙扑面、太阳炙烤的日子里,老梁每次总是让一线工人先用水洗澡,洗到最后,他常常是没得水洗澡。
有这样的带头人,七克台梁场员工的凝聚力空前高涨。付出得到回报,汗水凝为荣耀。2012年6月,七克台梁场以94分的全国异形梁最好成绩,通过了原铁道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生产许可证实地核查和验收,槽形梁作为异形梁也首次应用于高速铁路建设上。2012年底,七克台梁场制梁任务完美收官。但一个更大的挑战等待着新运公司兰新铁路建设者。3月1日开工,3个月时间,必须完成330公里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铺设施工。在兰新会战全面铺开之前,新运公司和项目部领导着实为如何调配人员犯愁,特别是第一铺设大队的第一、二作业面,难以找到合适的带队人员。第一轨枕铺设大队驻地就是七克台梁场,而其中的第一、第二作业面深入戈壁滩以内,比七克台还要偏远,那里还处于曾吹翻过火车的百里风区风口处。谁来带领这两个作业面?这一次,老梁再次迎难而上,挑起大梁。
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修建防风围墙、搭建板房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没有多余的人手,老梁仅仅带了8名工人,在缺水、少电等十分艰难的情况下,只用几天时间就搭建好了板房并达到入住条件。新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,51岁的老梁,仍然在戈壁滩摸爬滚打,总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尽最大努力让员工舒适;总是为一点点混凝土上的瑕疵斤斤计较;总是在一线为工人们亲手示范。哪怕是疾病缠身,他仍然奋斗在最一线的施工工地上,带领着团队完美结束每一个艰难的施工任务。
在新运公司,正是因为有像成都地铁1、2号线轨道专业设备委外维保项目、老梁这样的尖兵引领带头,激励了更多职工做好岗位练兵、争当岗位能手、争做企业发展的主力军。据悉,2年前,新运公司党委便发出号召:学雷锋爱岗奉献从我做起。领导干部和各级先进模范人物带头发挥引领作用。活动开展两年多来,涌现出一批优秀先进人物,该公司有3名员工获得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,14人荣获“火车头奖章”,获得其他省部级劳动模范、先进的就有48人。

来琼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党员技术攻关小组成员,正在来琼带领下展开技术研讨工作。
成蒲铁路攻坚克难
成立“来琼劳模创新工作室”
正在修建的成蒲铁路,是全域成都半小时快速轨道交通圈上的重要工程,也是川藏铁路的一部分。作为该工程的重要施工单位之一,新运公司主要负责了管段含成蒲正线25.084km和成都枢纽西环线红牌楼(含)至安靖(不含)增建二线工程18.031km的三电迁改、路基、桥涵上下构及轨道、站场工程等施工。
在成蒲铁路项目部,新运公司将攻坚克难的任务交给了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技术能手来琼。来琼是中铁二局“十大杰出女性”,2012年,新运公司专门为她成立了“来琼劳模创新工作室”,重点研究、攻关铁路桥涵工程科技创新,开展施工工艺技术创新及施工工法研究。工作室的15名成员,均是相关专业及技术管理人员。
来琼创新工作室所在的项目是在城市市区内修建铁路,其中有一段是既有铁路增建二线施工,施工组织、安全压力大。施工中需要不断地优化施工方案,减少安全风险。两年来,工作室主攻了“箱梁预制接触网基础预埋件施工质量控制”、“邻近营业线下承式道砟桥面钢桁梁拖拉架设施工工法”等四个课题,15名成员分成四个组,每组分包不同的任务,对本组的研究项目进行重点攻关。各小组成员通常利用夜间集中查阅资料,研究讨论,白天到施工现场查看,通过多次论证才确定方案。负责钢桁梁拖拉架设施工课题的廖维贵小组,还请来了西南交通大学的力学专家对方案进行进行指导,施工中,该组成员每天都顶着烈日坚守在施工现场,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,确保钢桁梁拖拉安全顺利完成,节约了施工成本。
工作室在来琼的带领下,全体成员头脑中时刻装着攻关课题,随时关注课题的进展情况,通过全体成员共同努力,目前已实施的《箱梁预制接触网基础预埋件施工质量控制》、《营业线旅客地道顶进施工工法》和《邻近营业线下承式道砟桥面钢桁梁拖拉架设施工工法》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施工任务。《箱梁预制接触网基础预埋件施工质量控制》实现经济效益50万元,《营业线旅客地道顶进施工工法》实现经济效益80万元,《邻近营业线下承式道砟桥面钢桁梁拖拉架设施工工法》实现经济效益200万元。
(图片来自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)